棉裤小说网提供新宋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
![]() |
|
棉裤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 书号:22456 时间:2017/6/27 字数:8232 |
上一章 )二(壮方心老元朝三 章二十第 下一章 ( → ) | |
宋人的舂节,是从元旦开始,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才结束的。虽然达官贵人们可以靠着仆人投递“拜年飞帖”在元旦那天便向亲朋戚友拜完年,但那些普通的东京市民,却都是要亲自上门拜年祝贺的,而因为元旦那天,需要拜祭祖先,甚至上坟祭祖,还要放爆竹烟花,贴门神舂联,去寺庙烧香…仅仅一天时间,是断然走不完所有的亲戚的。况且,熙宁十八年的元旦,还飘着鹅⽑大雪,直到向晚时候才停下来。所以,正月初二的汴京街头,拜节的人群反而比元旦那⽇还要多。尽管开封府颇为尽责,早已经组织人手,在元旦的晚上,将街道上的积雪打扫的⼲⼲净净,但第二天的御街上,所有的马车依旧是寸步难行——驿车早已挤得満満的,但路上的行人却实在太多。 坐着马车准备去拜会司马光的石越,尽管起了个大早,可以想避开拥挤的行人,但却还是漏算了元旦那场大雪带来的⿇烦,正好碰上了出行的⾼峰。按照宋代一百多年来的 ![]() ![]() ![]() 石越一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了近一个时辰,才终于到了董太师巷的司马光府。雪后的清晨,风冰凉刺骨,众人脸上都冻得通红,侍剑等人都习练武功,倒也罢了,但石越这几年在汴京,养尊处优,尽管带着狐⽪手套,但手却是连佩剑的剑柄都捏不稳了。 司马光府上众人,绝没想到石越会这么早步行前来,侍剑投进名刺后,阖府上下都惊呆了。司马光连忙亲自 ![]() 进了客厅,石越摘去手套,一面凑到厅中的煤炉边烤着火,一面笑道:“几年前在陕西,冰天雪地的,我还能爬到山上去观察地形,如今在汴京走这点路,竟这般狼狈,让君实相公见笑了。” 司马光笑着望着石越,道:“何尝不是,过年前老夫的书房还可以不放炭火,这年关一过,没有火的地方,我竟是也待不住了。” “君实相公可要好好保重⾝子才成。”石越笑道“如今朝廷须臾离不开相公。” 司马光笑笑,转过头吩咐家人道:“去,拿壶酒来,老夫与子明相公,便在这里温酒闲叙了。” 侍剑等人见惯了司马光严肃古板的样子,也常见年轻的员官只要略显轻浮,司马光便不假辞⾊的情形,只道是和程颐一样难以亲近的人,却不知司马光私下里与朋友、家人相处,竟会如此随和可亲,一时都不由目瞪口呆。倒是司马光府上的仆人,早已见怪不怪,早有家人搬过桌椅摆到炉边,又端了一壶酒,几碟点心过来。石越与司马光便坐在炉边,温起酒来。 石越喝了几杯热酒,肚子里暖气上升,只觉得舒服许多,正要说话,却听司马光已先笑道:“子明走了这么远的路,当不是只为了拜年吧?” “一是为了拜年,再者是有些事情,我思来想去,夜不能寐,须与君实相公说说。” 司马光望了石越一眼,只是低头拨弄煤块,并不接话。便听石越又说道:“此前我急急忙忙推出存款准备金法。是考我虑不够周详,此事是我之错。” 司马光静静听着石越自我反省,并没有出演安慰他。任何人都会做错事,但是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这是无法逃避的。 石越说到这里,挥手屏退左右之人,沉默了一会儿,方又低声说道:“不瞒相公,事到如今,我对是否还要坚持 ![]() 这是石越⾚诚相见的一句话。这话若是传扬出去,不仅从此 ![]() 但是司马光却只是抬起头来,淡淡说道:“我与介甫,不会因子明一事做差,便对子明再无信心。” “相公!”石越心中感动,但他仍然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说道:“但废除 ![]() ![]() ![]() ![]() ![]() ![]() ![]() “一旦废除 ![]() ![]() 司马光当然并非是在乎相位的人,但无论是“加税”还是“抢劫百姓家财”却都绝非他所能接受的事情。对司马光来说,宁肯不当宰相,这些事他也是断断不肯做的。不过,这一次,石越也并非是故意算计司马光的好恶,他只是据实直言。 “既然有这四不可,那还有甚可说?”司马光平静的回道“无非是背⽔一战罢了!” “背⽔一战?!”石越猛地睁大了眼睛。 “难道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司马光已经完全洞悉石越的心情,石越的确在动摇,他缺少信心,但是他心里,却依然反对废除 ![]() “但事关国运,也能用来关扑吗?”此时此刻,石越竟反比司马光保守了。 “自然不能关扑,关扑全凭运气,岂⾜为法?”司马光摇了头摇“当年韩信背⽔列阵,可不是博运气,他庙算之时,已有胜机,不过是将士卒置于死地, ![]() ![]() 石越摇了头摇,司马光的话,并未能让他更加有信心,但是他至少已明⽩司马光的心意——司马光是希望他能够坚持 ![]() ![]() ![]() ![]() ![]() ![]() ![]() ![]() ![]()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 ![]() ![]() ![]() 但此时的石越,看到了远方,却似乎忽略了脚下。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支持者、追随者,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这些人,自潘照临以下,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更大的主导权,或者说,他们希望得到从內容到形式上的全面导领权。石越在无意中忽视了,他的追随者,并不曾如他一样,对于 ![]() ![]() 然而,此时此刻,石越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如何应付目前的危机上。 “我有一个习惯。若是一件事情过于复杂,以至于看起来用任何办法也无法解决之时,我便会回到事情的起源,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思考对策。”石越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点心送到嘴里,似自言自语一般,开始向司马光说明他的设想“用这个法子,我终于想明⽩,今⽇钱庄只危机在于 ![]() ![]() “算术题?”司马光的脑子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碰了一下。 “正是。”石越点点头,道:“便只是一道算术题。 ![]() ![]() 石越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但是,这已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出路,而这,也是司马光能完全理解的,从这一点来看,石越甚至不能说自己比司马光懂得更多。 “但我亦知道,这本金却是一笔巨款。”石越坦率的说道“ ![]() ![]() ![]() ![]() ![]() 大宋朝实际上是由若⼲个亚经济区域组成的,而讽刺的是,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的人其实并不多。王安石变法之失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个重要的事实。但在这个时代,却也有人能和石越一样看到这一点。对于司马光而言,这种论断虽然新鲜,却也并非无法接受。毕竟他做了多年的户部尚书,对于这个国安家的经济状况,可以说了如指掌。 “食货社的这个判断,于我们当有所帮助。我们可以据此来判断各路之轻重缓急。但究竟要筹集多少本金,不瞒相公,我心里也没有谱儿。我估计首次大约要五千万贯铜钱或者等价之金、银,先用这笔钱,在杭、扬、福、泉、广等地,进行充分兑换。一贯 ![]() ![]() ![]() 石越的想法简直令司马光目瞪口呆,一万万贯铜钱,超过了大宋朝最好年份的一年央中收⼊,这么一笔巨款,他要如何筹措出来? “子明。”司马光几乎是在苦笑“这道算术题,可非比寻常。” 但石越的回答却在再让司马光惊讶。 “这笔钱是筹的到的。” “其实蔡元长早先便曾经向我建议过,然当⽇我却太急于求成,只想将 ![]() ![]() ![]() 司马光望了石越一眼,试探着问道:“这笔钱究竟要如何去筹?” “借钱!”石越 ![]() “借钱?!” 这在司马光看来,实是匪夷所思。 “不错。”石越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后,竟连信心也莫名其妙的增加了“自古以来,如若家国财用不⾜,又不想加税,往往便会卖官卖爵,百姓拿着钱和米,便可以买到官位、爵位。此法固不⾜取,然其之所以常常实施,却也是因为当家国财用不⾜之时,富民却颇有余财。所谓卖官,究其实质,卖的是未来的税收。只不过家国不肯担加税的名声,这‘税收’是由那些买官者通过刮地⽪来收取罢了。这等行径,最是虚伪恶劣,相较而言,家国财用不⾜时,向富民立契据借钱,规定担保之物、利息,到期偿还,窃以为更为光明磊落…不瞒相公,自张商英上钱庄兼并之策后,我才真正知道,当今之富室巨贾究竟多么有钱。只需方法得当,像彼背借一万万贯缗钱,绝非异想天开。” 司马光听得⼊神,但他却绝不相信商人们会把钱借给官府——即使是司马光也知道借钱容易讨债难,更何况还是借给官府,更何况要借的,将是总额⾼达一万万贯的巨款。司马光的心里,对官府的信用,也是心知肚明。 他忍不住摇了头摇,道:“子明所言虽然有理,却只恐商贾断不会借钱给朝廷,何况是如此巨款。” “原本我也担心借不到。但相公请看这个,这乃是曾、蔡、李三人给我写的信。”他一面说着,一面从袖中菗出三封信笺来,递给司马光。 司马光打开信来,仔细读去,原来三人信中之意,竟都大同小异。都是力劝石越向南海海商,东南巨商举债,以渡此难关。三人在信中,举出许多例子,说明东南、南海的巨贾是如何富裕,而这次 ![]() 石越知道司马光对于这种事情,定然非常谨慎,又道:“对商贾来说,此番名是帮朝廷渡此难关,其实亦是自保。何况据我所知,南海海商还有求于朝廷。只须朝廷妥善行事,钱一定是借得到的。” 司马光并没有着急表态,只是将信折好,还给石越,沉默了一会儿,才简单的问道:“如此子明想以何物为担保?” “盐税与盐场租金。罢榷盐之后,朝廷每岁在盐税、场租上之收⼊,可达一千万贯,且这个数目还在增长。每年便用这笔收⼊来还债。虽说如此一来,以后十年,每年朝廷之税收便要少一千万贯,但这亦只好另想他法。” 改⾰盐政后,食盐产量大增,食盐需求更加旺盛,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亦是蔡京最大的功绩。若单从每年在食盐上一千万贯的账面收⼊来看,熙宁初年榷盐的平均收⼊,都在每年一千二百万贯左右,这笔收⼊较榷盐要少。但是,虽说食盐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这中间官府要为此付出的各种成本开支,却也不容忽视,即使工艺最简单的畦盐法,生产周期便要超过半年。这样折算下来,反倒是通商法的收⼊更多。 实行榷盐法时,尽管熙宁初年国全食盐总产量较之过去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最⾼曾经达到三万六千四百五十万宋斤,但却仍然不能満⾜国內食盐需求,官盐每宋斤要卖到四十多文,有些地区甚至贵达四十七文,不仅缺斤少两,质量亦极差。而贩卖私盐不仅质量好,而且每宋斤才卖到二十文,有时甚至一宋斤半才卖到二十文,是以虽有严刑峻法,亦无法噤绝。而改⾰盐政后,虽然官府的盐税、场租成本,每斤⾼者二十文,低者亦要十文十五文,但盐场主通过各种方法控制成本,竭力提⾼技术,增加产量,盐价在各地亦低至二十五文至三十五文,食盐质量远远要比过往的官盐要好,甚至还出现了各种精加工的精细盐,大大积庒了四私盐贩子的生存空间。而食盐产量在几年之內,更是迅速暴增,国全每岁产盐超过六万万宋斤。 更让人吃惊的是,宋盐还成功地将便宜的契丹盐赶出了河北路,甚至还一度反攻契丹市场。在契丹境內,原本有两个天然的大盐场,不仅开采容易,而且几乎不用加工,便可食用。因此盐价极其低廉,其在宋朝河北路通行一百多年,宋朝都无可奈何——过去宋朝在国全各路都榷盐,唯独在河北路,却只能实行通商法。一百多年来,宋人 ![]() 这件事情在司马光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盐税与盐场收⼊,不仅超过朝廷岁⼊的一成,而且还是一笔非常稳定、并且持续增长的税收。连司马光都相信,迟早有一⽇,宋盐能通行周边各国,盐税超过两千万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要将这样一笔收⼊挪腾出来,而且时间长达十年,这令司马光十分心疼。他并非蔡京,随时都抱了个赖账的心思。在司马光心里,官府信用不佳,借不到钱是一回事,但既然借了钱,那就一定要准时归还;而既说了盐税是担保,那么朝廷就不能再挪用这笔钱。这些在司马光心里,都是天经地义的。他对商人的确抱有一些成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随意欺侮商人。 “先发行五千万贯盐债,以一百贯为面额。还款期限与利息,可着太府寺商议以闻。为策万全,我还有一个想法,凡是购买两万贯盐债者,可以请朝廷赐其祖⺟、⺟三代以內亲诰命;十万贯者,可请朝廷赐其本人或三代以內亲男爵;五十万贯者,赐本人子爵。无论这命妇,或是男、子二爵,皆不受俸禄,仅为荣衔…” “这…”司马光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石越生怕他反对,不待他继续说下去,又说道:“此不过都是些虚衔,并非卖官鬻爵。如此亦不过是投其所好。那些富商巨贾,一生最为耿耿为怀者,便是地位低下。如今买点盐债,或荣及⾼堂,或得封爵,亦觉体面。人好攀比,比如若有两家商贾,同在一城,家产相当,一家若买了这盐债,封了爵位,另一家不买,不免便觉低了一头。皇上常说,为政者当弃虚名而取实利。朝廷重名爵,不以之轻许人,此为正理。然今⽇之事,却不得不从权,只取实利。况且,费五十万贯巨款,而只得一虚名子爵,亦能使天下知真子爵之贵。” “老夫所虑者,是惧为后世开一坏的先例。无论是借钱、封爵,在今⽇看来,自无不可。然奈后世何?” “正因如此,我才望能与相公、荆公同心协力,为后世留一典范。”石越诚声道“为政者不能不顾及天下后世,但亦不能因为担心后世,便束手束脚,不敢为天下先。愿相公思之!” 司马光一时默然。 石越也只是默默地望着司马光,耐心等待他的回答。他并没有想过司马光马上便会给他答复。这些办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会留下什么样的后果。他甚至想过发行国债筹钱,但在这个时代,想要普通的老百姓购买国债,那简直便是异想天开,而且最后肯定会演化成另一种苛捐杂税。那样的方案,不仅无法说服司马光,连他自己也说服不了。但是他却知道,宋朝朝廷向商人借钱,是有“先例”的,不过这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罢了。而他提出来的方案,更加完善,更加负责任,但数额却也更加庞大。所以,如果司马光最终反对,他也不会觉得意外。他已有心理准备,如若司马光能答应考虑几天再答复,便已经是大巨的成功。 然而司马光却让他惊讶了。只是考虑了一小会儿,司马光便抬起头,望着石越的眼睛,平静地说道:“既然此前已经议定,由子明来负责此事,那子明便放手去做吧。” “多谢相公!”一时间,石越的眼眶都 ![]() 司马光轻轻点了点头,端起炉上温着的酒壶,给石越和自己斟了酒,双手捧起酒杯,温声道:“国虽多难,亦能兴邦。” “国虽多难,亦能兴邦…”石越默默念着,举起酒杯来,一饮而尽。 WWw.MKuXS.CoM |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
新宋小说无删减是阿越的最新小说,棉裤小说网提供新宋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更多精彩尽在棉裤小说网,棉裤小说网是广大完整无缺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