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裤小说网提供新宋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棉裤小说网
棉裤小说网 言情小说 经典名著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历史小说 官场小说 侦探小说 伦理小说 仙侠小说 幽默笑话 武侠小说 全本小说
小说排行榜 灵异小说 竞技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网游小说 现代文学 都市小说 穿越小说 诗歌散文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军事小说
好看的小说 夺媳战争 野狗难哄 盗花太岁 御心香帅 妻卻公媳 凤主霸情 教委之舂 襄阳秘史 婚婚慾醉 妻心如刀 仙媳攻略 噤忌妖娆
棉裤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宋  作者:阿越 书号:22456  时间:2017/6/27  字数:7178 
上一章   ‮之二(虏骄诛意有王君 :章二十二第 云燕 卷三第‬    下一章 ( → )
  石越绝没想到,好不容易走出熙宁最后那几年的影,眼见着这个‮家国‬财政开始充裕,边境安宁,朝野各种政治势力难得的相安无事,甚至有点齐心协力的意思——这二十年来的努力渐渐都有了好的结果,心理上刚刚感觉松了口气,正待大展拳脚,继续做一些以后想做而无法做的事情然而,接他的绍圣七年,却是一件接一件的噩耗

  随着唐康带回来的消息,综合职方馆的秘密报告,辽国的威胁变得越来越现实。就在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时机。

  原本,石越对此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有萧佑丹在!

  尽管,萧佑丹是一个难以应付的对手,但自从经过上一次辽宋之间的危机后,石越心里就很清楚,只要有萧佑丹在,辽国就不可能真的南侵。

  但是,这个时刻维持着辽祝与他手下那些野心的将军们的理智,引导着契丹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智者,突然之间就没有了。

  这件事是如此的突然,石越在得知萧佑丹坏事后,还曾经建议司马光与王安石,要在适当的时候公开宣传大宋最惧怕的就是萧佑丹,以此来帮萧佑丹一把。但是,他这么也没想到,司马光与王安石还在犹豫,萧佑丹就已经变成了刀下冤魂。

  仿佛是嫌这一盆冷⽔还不够冷,绍圣七年正月二十五⽇,也就是在唐康在廷对时宣传辽国必将南侵的第二天,石越又接到一个噩耗。

  王安石于前一天晚上逝世!

  对石越来说,这件事可以说突然,也可以说不突然。

  以他所“知道”的来说,王安石早就“应该”死了六七年,司马光也是如此。但是,当这两个人在“应该”死的那一年没有死,而一直又活了六七年后,石越就产生了一种错觉,谁说他们就不能和几年前去世的文彦博一样,活上个九十多岁?

  可就在石越开始这样以为之时,王安石却突然死了。

  没有任何征兆,上午,王安石还参预了小东门召见唐康。回府之后,一切如常,按时就寝,然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得到王安石的丧报之后,石越有好一阵子不肯相信。范纯仁拉着他一道禀告⾼太后时,他依然失魂落魄,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直到他奉旨到了侍中府,亲眼看见王安石的遗体,他才意识到,王安石真的死了。

  即使到现在,时间已经又过了一天,石越仍然很奇怪自己的反应。

  因为他与王安石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情,相反,两人在很多时候,还是政治上的对手。

  他不知道他为何如常反常。

  是因为他觉得如王安石这样的人物,不应该有这样平凡得到极点的死法?

  不,石越心里知道,这样的死去,对于王安石来说,是一直奢侈。

  那么,石越能够给自己赵栋栋理由,便只有一个了。

  便如担心萧佑丹死去辽国会失去控制一样,他也直觉的意识到,王安石一死,新也会失去控制。

  不管这是不是真正的理由,石越让自己接受了这个解释。

  判太原府吕惠卿,已经在河东路那个“穷乡僻壤”呆了整整八年。王安石曾经希望将他调到一个好点的地方,但被司马光一口拒绝——能够符合吕惠卿的⾝份,离汴京又够远,还要偏僻穷困,同时还能保证吕惠卿生不了什么事,这样的地方,也只有太原府——这是石越心知肚明的。如吕惠卿这样的人,丢在边境,他能立军功,赶到南方,他能剿蛮夷,若在江淮,他能把地方治理到你不注意他的政绩都不行的程度。若给了他这样的机会,到时候顾念旧情的王安石再说说情,司马光和王安石那才是真不好回绝——既然是合作,总不能老顾念旧嫌,但这个旧嫌,却又的的确确是拔不掉的心头刺。

  石越心里清楚,他相信司马光也肯定知道,这八年,吕惠卿把太原治理得井井有条。换了别人,早就美誉如嘲,荐章迭上,召到京师重用了——事实上,太原府也已经接连有两任通判考绩卓异升迁了。这是司马光用另一种方法宣传,太原府的政绩,是那两位通判的,建国公只是在太原府养老的。

  可惜的是,吕惠卿自己却未必甘心在太原养老。

  蒲宗孟、曾效宽这些新名臣一个接一个的去逝,章惇、曾布们又俨然与新分清了界限,如今朝廷中,被人视为新,而自己也承认是新的宰臣,实际只有枢密副使许将一人而已。

  但许将的个人魅力,完全无法与吕惠卿相提并论。而在“和衷共济”的大策下,被调任回本土担任江南路转运使的另一位新名臣蔡确,因为长期在海外,回国后又没能进⼊中枢,影响力也非昔⽇可比

  因此,石越的担心绝非空**来风——如若王安石一死,新中的一些‮员官‬转而支持吕惠卿,那么绍圣以来的局面,就将不复存在。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新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在⾼太后垂帘的情况下,两府六部学士院各寺监的主官中,新可以说屈指可数,几乎已经完全无法影响朝廷的决策。但石越心里却是清楚实情——这七年来,所谓的“新”的势力,并没有削弱、分崩离析,反而渐趋稳固,隐隐的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政了。

  首先是做为对王安石的妥协,这七年中,凡是王安石举荐的人,绝大部分都得到了相应的任命,如今大宋朝,至少有二到三成的知州、知县,是属于新阵营,或者同情、支持新的政策的,这个比例在在路一级的‮员官‬中,也占到二成左右,而在朝中,侍郞、少卿以下,这个比例至少也有两成。

  而这个所谓的“新”还只是指你几乎可以将他们毫无疑问的视为“新”而政治上绝对支持王安石的人,但自绍圣以来,有许多人,连石越也分不清他们是不是“新

  从韩维、韩仲彦这样的顾命之臣,到章惇、李清臣、曾布、张商英们,还有地方上如陈元凤这些人这些人究竟是不是“新”完全只在于你对“新”的定义是什么。

  若认为“新”只是隶属于王安石个人的政治势力,那么这些人都可以从“新”中排除。但若以一定之政治主张来定义“新”那么这些人仍然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新”甚至如曾布、张商英,石越虽然可以确定他们算是自己这一派,但是若论他们的主张,仍然是新的。

  石越暗地里分析过绍圣以来,经过改变的新的政治主张。

  在石越看来,如今的新,他们的政策主张其实是以“富国強兵”为基础,鼓吹继续变法。他们主张‮家国‬⼲预经济,強调由官府直接管理大量经济部门,主动对经济进行调节,以谋求在不增加赋税的同时,让国库丰裕。除此以外,在这方面,他们还表现出一种強烈的目的论,以国库是否丰裕为主要是非标准。除此之外,他们还普遍主张进一步改⾰役法,坚持推进免疫;要求提⾼吏的待遇,增加**雇佣,让**承担更多的义务;赞同以烈手段铲除如宗室、冗官等特权阶层,反对荫官等等。而军事外上,绍圣新几乎全部持扩张与強硬政策,甚至他们经济政策之目的,就是训练精兵,对外扩张。但他们的目的⾊彩太強烈,以至于在这方面并没有清晰的政策,有时候反而自相矛盾——他们既支持现有之兵役制,同时又仍然鼓吹恢复全民皆兵的古制

  从本质上说,绍圣新与熙宁新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他们明智的摒弃了一些已经证明不成功的东西而已,而这让绍圣新更加具有昅引力——人们是善忘的,既然熙宁王安石与吕惠卿的变法并没有造成真正严重的后果,那么所有的过错,很容易就被遗忘,甚至被巧言辩护。

  如果说凡是持这种政策主张的人,都算是新,那么石越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将章惇、曾布、张商英们排除在外。也许,连唐康也得算进去。

  石越心里也很清楚新在这七年间能够形成真正稳固的政治势力——而不是如熙宁年间一样充斥这政治投机者——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王安石的让步。一方面,王安石在杭州的五年多时间,重建了他的声誉;另一方面,司马光的全面战略收缩,在国力已经增強的情况下,也并不是那么得人心,朝野之內,对此不満的人,比比皆是。特别是与契丹的条约,连事业也让许多人倍感失望。

  旧如今还能够继续掌控这个‮家国‬,主要依靠的,不过是⾼太后与司马光的个人威信而已。

  绍圣以来,虽然新实际上‮裂分‬成王安石派、吕惠卿派、极端派这三派,但王安石派在这七年来一家独大,使得新相对稳定。而**的旧,內部却是矛盾重重,而且其冲突更是公开化。这些君子们,既有范纯仁为首的温和派与刘祗为首的台谏派之争,还夹杂着一些极端的守旧派在其中兴风作,同时,还有以地域和师门划分为的洛与朔之间的人事矛盾、意气之争搀杂其中总之,其內部关系之复杂,连石越有时也搞不清楚。这七年来,这些君子们因为小事反目成仇,互相指斥对方为小人,恨不能将对方赶到凌牙门去——这样的闹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发生了。

  但若司马光也死了,石越几乎敢肯定,不待新来收拾他们,旧自己也就会斗个头破⾎流。

  不过,毕竟大宋是一个君主制‮家国‬,君主虽然不能为所为,但只要有⾼太后在,旧就可以保住他们的地位,这一点是没有人能够挑战的。

  所以,幸好现在暂时还不要心旧的事。

  新的即将失控,已经够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辽国的即将南侵,石越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要求对辽国強硬,甚至要求北伐,几乎可以肯定是没有王安石庒制以后,新将首先发难的目标。这是他们不満已久的事情。

  如果辽军南下——虽然这仍然会成为一个被攻击的口实,新一定会痛骂这是司马光与他长期对辽绥靖、软弱的结果——反正都到了那种情况,也没什么号在乎的了。

  聊⾜安慰的是,至少这些新‮员官‬到时候应该都会是主战派。

  可是,石越却丝毫没有办法感到庆幸。

  他脑子里不断浮现的,是王安石写给他的一封遗信。

  可能王安石事先有所预感,也可能只是他这个年纪的人未雨绸缪,总之,王安石预先留了四封书信札子,一封是遗表,一封是给司马光的,一封是给石越,还有一封给家人安排后事的。

  写给石越的这封信,王安石只说了一件事情。

  “惟愿公等努力,使朝廷三十年不削藩”

  使朝廷三十年不削藩!

  这是王安石在死前,对他的拜托。

  石越只要一想到这句话,脑子里就会冒出熙宁三年的九月,在迩英殿第一次见到王安石的情形,他甚至还记得王安石紫袍上的那块不显眼的油渍

  他也还能清楚的记得七年前,当他请王安石去杭州时,王安石对他说的话——“火坑我是不拍的!”

  他脑海里,这两幅画面,不断替浮现。

  使朝廷三十年不削藩!

  休说这也是石越自己的理想,便算只是王安石自己的,石越也断不能辜负。

  此时此刻,石越才深深的觉得,失去王安石,对于他,对于大宋,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尽管本人不太喜王安石,但⾼太后还是以最⾼的礼节,下旨罢朝三⽇,以示哀悼。除了‮出派‬韩忠彦亲临吊丧外,还赐给王旁十万贯钞,做为治丧之用,又特别吩咐不遣內侍监护葬事(注1)。此外,议谥、追赠、陪祀⾼宗,还有王安石子侄的荫封无一不是极尽荣宠。甚至太常寺与礼部已经开始议论,要将王安石配享孔庙——此事或者还将会争论,但是最起码会⼊祀先贤祠。

  而遵照王安石的遗嘱,他的灵柩,将送往金陵,与他的长子王雱葬在一处。船只车马,皆已经准备就绪,王安石的灵柩,将只在宝相寺停放七天,然后,就会永远的离开这座城市。

  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石越并不是很想去面对王安石的灵柩,但是他知道,他是必须去那里的。就像是演戏一样,他去那里,不是给王安石看,也不是为了安慰他的家人,而是给更多的人看。

  他磨磨蹭蹭的拖了还一会,终于,还是吩咐亲随准备马匹。自从让侍剑做了石府的管家后,石越⾝边的亲随、护卫就不断的更换,很少有能追随他三年以上的人,因此也没有他特别信任的人,亲随现在都是侍剑帮他挑的,大多是依附石府或者桑家的客户佃农的‮弟子‬,护卫则是⾼太后派来的班直侍卫。

  绍圣以后,⾼太后在宰相制度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左右仆改为左右丞相,在名号上加以尊重,但实际上绍圣朝的左右丞相,与西汉的丞相,不可同⽇而语,本没有开府辟官的权力。

  另一件事,就是下旨从殿前侍卫班中,‮出派‬班直侍卫,给两府宰执充当护卫随从,这些班直侍卫两年一轮换,完全是官派的差遣。

  虽然这给人联想,但石越倒并不介意。也许⾼太后的确别有用意,但这的确也是一种恩宠。因为宰执们的护卫,原本记应该是噤兵厢军,升到班直侍卫,没有什么不妥,以宋朝宰执的威严,差使班直侍卫与差使噤军厢军,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兵部尚书章惇的侍卫不过顶撞了他一句,当场便被章惇援引军中“阶级之法”给斩了,连卫尉寺都不送,事后⾼太后反而下旨褒扬章惇,被他杀了的侍卫的家属不仅没有抚恤,还成了罪人家属。此事之后,好长一段时间,石越的十几名护卫见着他战战兢兢,说话声音也不敢太大。

  惟一不便的是轮换制度,虽然石越大可对这些侍卫不闻不问,但隔两年就要与新面孔打道,仍然是一件⿇烦事。不过这个制度⾼太后看起来也没有认真执行的意思,韩维、司马光在议事时提了一句,他们两人的侍卫就一直没换过。所以,石越甚至都觉得自己的那一点点怀疑也是想得太多了,只有盘照临对此嗤之以鼻。但不论如何,石越并不想试着去请求自己的护卫也不要轮换。

  这样,他就必须忍受些许的别扭。

  7楼

  他的侍卫对他尊重有加,绝不会违逆他的命令,但是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亲近信任的感觉。而那些亲随做事也不够机灵,没有谁能如侍剑那样,事先就想到他要做的事,安排得妥妥帖帖。汴京一带的人,虽然聪明机灵,但却不太老实,让人无法放心,从桑家蜀中老家找来的人,却往往连言语都不太通。

  也许是自己太挑剔了。石越偶尔也会这样反省,但那种别扭始终存在,无法消散。

  石府的下人,实际上却比石越想得要能⼲得多。马匹很快就准备好了,每个人都换上了更加合适的⾐服,一切都妥妥当当,没有任何⽑病可挑。

  这让石越再也没有拖延的理由。

  宝相寺位于瓮市子的西边,始建于后唐**元年,因为寺內的慈尊阁內有一尊弥勒佛大像,因此开封府的老百姓便称它“大佛寺”在这寺內,还有五百罗汉像,以及始建于仁宗时,至熙宁年间才竣工的⾼达二百二十尺的感慈塔两处闻名遐迩的名胜。

  石越知道宝相寺,也是因为这感慈塔,当年司马光曾经写过札子,请求罢修此塔。而主持修筑感慈塔的人,石越也不陌生,那是熙宁年间将作监最著名的木匠之一杨琰,此人是大宋朝许多⽔利工程的实际主持者,石越还曾经咨询过他的意见。当年曾经有人献策,请求重新考虑太宗年间的一项运河修筑工程,那项工程的目的旨在沟通惠民河与⽩河,从而通过襄⽔路,使得汴京的惠民河坐船,可以不走陆路,直接南下,抵达长江。这条运河长度区区百余里,若能建成,即使耗费再大的人力物力也是值得的,但是其中却有无法攻克的技术困难,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因为火药的成,这些年来不断被应用与修路与开山等‮共公‬工程中,有人便想到过去无法挖开的大山,是否可以用火药来炸开,于是又重提此项工程。这件事最终因为杨琰的坚决反对而作罢。但也因为有了这些渊源,石越虽然以前从未来过这宝相寺,却也知道了这座感慈塔。

  而这宝相寺在开封府,大约也就是比分别为左右街鬙寺首领的大相国寺与开宝寺,以及建国初重建的太平兴国寺要稍逊一些。其刑事制度,剞劂丹青,亦可称得上是壮丽梵宮。

  石越远远的便听到这宏亮整齐的梵音从宝相寺方向传来,他知道这是⾼太后调集了上千名僧人到宝相寺做道场,此事司马光不以为然,但是王安石本人也信佛,而⾼太后实际上也是信佛的,因此也无法多说什么。石越原本对此无可无不可,虽然他全然听不懂那梵音唱得是什么,但是渐渐竟也能感觉到那声音里的悲悯与‮慰抚‬,心情竟奇妙的变得平静。

  他在心里认同了⾼太后的这种安排。在这样的环境中,与王安石道别,的确能让人多出一些从容。这对许多人都是必要的。

  但这种平静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宝相寺附近,石越惊讶的发现,整个寺庙周围,隔着两条街起,便已经戒了严,街面上到处都是噤军与开封府的逻卒。

  这可不是安排的一部分。

  石越在街外面勒住马,皱了眉头“去问问,怎么回事?”

  “是。”一个亲随应了一声,翻⾝下马,小跑过去,拉住一个逻卒打扮的人,嘀嘀咕咕的打听着。没多久,这个亲随有跑了回来,到石越马前,低声禀道:“禀相公,圣驾在此。”

  “你说什么?”石越惊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相公,那个逻卒说,是皇上来了”

  “太皇太后与皇上来了?”石越忍不住又问了一句,这几年,凡是要面见外臣之时,⾼太后与小皇帝总是寸步不离,连经筵⾼太后也会在旁边旁听。他仍然是不太敢相信——他才不相信⾼太后会亲自来吊唁。

  “那逻卒没有提太皇太后,他说是皇上来了,护驾的是武城侯与信侯。”石越张了张嘴,但是终于没有“啊”出来  WwW.mkUxs.cOm 
上一章   新宋   下一章 ( → )
新宋小说无删减是阿越的最新小说,棉裤小说网提供新宋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更多精彩尽在棉裤小说网,棉裤小说网是广大完整无缺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