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裤小说网提供巴人2006文集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棉裤小说网
棉裤小说网 言情小说 经典名著 重生小说 同人小说 历史小说 官场小说 侦探小说 伦理小说 仙侠小说 幽默笑话 武侠小说 全本小说
小说排行榜 灵异小说 竞技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网游小说 现代文学 都市小说 穿越小说 诗歌散文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军事小说
好看的小说 夺媳战争 野狗难哄 盗花太岁 御心香帅 妻卻公媳 凤主霸情 教委之舂 襄阳秘史 婚婚慾醉 妻心如刀 仙媳攻略 噤忌妖娆
棉裤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巴人2006文集  作者:巴人2006 书号:24869  时间:2019/1/19  字数:2316 
上一章   ‮化文与水山‬    下一章 ( → )
  山不在⾼,有仙则名。至于仙,仅是一种唯心的说法,本人不敢苟同。我要说的是——山不在⾼,有胜迹则名。

  对于山⽔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山⽔仅是自然之山⽔,本不可能名闻遐迩。自然之山⽔,即使风光再如何的旑旎,总有些缺憾,有些苍⽩,缺少它该有的神韵,就像少女失却了顾盼的眼神,寺庙缺少了晨钟暮鼓一样。

  大凡著名的风物名胜,除了景观有它的独特之处外,山⽔间常潜蔵着一些道观、寺庙,或者前朝哪一些文人学士的胜迹,亦或是人们所杜撰出的瑰丽的神话传说。这样的山⽔我们称之为人文山⽔。人文山⽔,给人一种凝重的历史感,一种悠远的神秘气息,它內涵丰厚,经得起人们久久地回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应该在陕西南田县不远。本人未曾去过,所以对其了解仅限文化上的印象。意想中的南山,林木葱郁,飞鸟成群,曾有陶潜的茅舍,屋前有五柳,傍屋有诗人亲手栽种的‮花菊‬。今天“南山”已成为‮国中‬知识分子精神与人格‮立独‬的象征。“东篱”已成了‮花菊‬的代名词。南山因陶潜而声名雀起。

  三峡,长江风光的会粹之地。三峡的头一站,便是⽩帝城。“朝辞⽩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还”的诗句,很小时候就背得。印象中,李⽩一⾝⽩⾐,美髯飘飘,早晨从⽩帝城出发去江陵,傍晚便返回了。三峡,由此进⼊了每一个‮国中‬人的记忆深处,不管你是否到过三峡。

  在这之前,有刘备“⽩帝托孤”的历史故事,讲战败的刘备退守到⽩帝城,生命垂危,将遗孤刘禅及国事托付给诸葛孔明,直到今天⽩帝城里还有关羽的香火祠庙。也因此,三峡山⽔便有了一种凝重的历史感。

  顺江而下,不久你便会遇到山崖上翘首千年的神女峰。人们赋予她美好的传说,说娥皇、女英嫁给舜帝为。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夜夜悲啼,最后在山崖守望成石。还有传说,说神女夜夜与楚襄王幽会,‮雨云‬归来,満⾝异香。一尊山石被赋予了那么多美丽的传说,从另一面也反映了山⽔对文化的‮渴饥‬。

  当代女诗人舒婷乘游船途三峡,面对神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苦一晚。”这位诗人和山崖上的神女一道,一时间成了‮国中‬文化界注目的焦点。今天,只要稍有点文化底蕴的人经过山峡,必然要看看山崖上神女造型巨石,也必然会想起写过上述诗句的诗人。差点忘了,一千五百年,还有位地理学专家郦道元也对三峡做过精彩描述,文章名为《三峡》,出自《⽔经注》。于是乎,三峡的山⽔因这些文化名人而气韵非凡。

  儒家文人常抱着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封建权力的争逐中几经浮沉之后,最终发现生命个体的能量极其有限,尤其是谦谦文人他们主宰不了天下,甚至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就像‮家国‬机器上的螺丝钉,任由权力之手来装上拆下。‮国中‬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人退出官场竟逐,他们可以归隐山⽔,依靠道家思想来做为精神支撑。庐山,一个文化人理想的修⾝隐居之所。庐山先后接过多少文化人,这是一个无法确证和不必确证的事实。我仅知道山⽔诗鼻祖谢灵运到过庐山,陶源明到过庐山,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还在庐山建过寺、观。有这样一个文化典故,说陶源明和陆修静一起去拜访慧远,归来时慧远送行过了虎溪,惹得后山老虎看不惯了,吼叫起来,三人便相识而笑。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的典故。李⽩和东坡还写诗咏和其事。

  有了这样的文化积淀,庐山就显得厚重了许多,不仅有外在的风采,还有內在的神韵。来庐山的游人,想想这些前辈先贤,一定觉得不虚此行。

  ⻩州,苏轼被贬之地。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住⻩州城南长江边临皋亭,因家口众多,生计困难,在好友帮助下向州郡求得一块数十亩的荒地开垦耕种。这块荒地在郡城旧营地东面,取名“东坡”苏轼因此自名“东坡居士”布⾐芒履,出⼊阡陌,有时月夜泛舟,放浪山⽔。今天的⻩州人,定然会以当年苏轼在此生活而感到骄傲。⻩州东坡的土地因苏轼的耕种,而倍增了文化內韵。这一点,⻩州人是会引以为自豪的。

  敦皇。那个甘肃沙漠中的悬崖峭壁,洞窟密布,它的声名早已响彻海內外。想到敦皇,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飞天的后人。五千年文明,在敦皇延展成一幅幅⾊彩明的壁画,堆叠成洞窟中的织绢和经卷,只可惜敦皇文物在那个破败的年月惨遭流失。漫长的历史,无数的诗人、画家、学者,把他们的著述最终选择了敦皇作为庇佑之所。然而它们没有‮烧焚‬于战火,却遭到人为的劫掠。这些姑且不不说,单就这块沙漠洞窟,因了各种教义和文学艺术的杂糅渲染,它显得厚重而悠远,几乎成了‮国中‬文化的集粹之所。

  像这样的山⽔甚多,它们与文化互为表里。山⽔,离不开文化,离开文化的山⽔最终必然走向寂寞,走向沉沦。文化需要文化人来承传,他们或僧,或道,或儒。人文的山⽔因此更离不开文化人。文化人在现实中的力量总是显得单薄,有些甚至于落魄。他们似乎成了生活的装点,在生活中几经碰壁之后,尤其是儒家士子,最终的归属是走向山⽔。无论是僧是道,还是儒,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名山秀⽔,与山⽔风物相融相依。千百年后,被历史记住的不是帝王、贵妃、臣子、将军,而是那些手无束之力的文化人。甚至今天搞旅游的,也要拿文化人说事,为旅游业增加收益。这真是一个历史的悖论。

  说的有些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山⽔与文化的主题上来吧。如果说山⽔尚有魂魄,它们不是山鬼,不是土地,而是文化人的精神和热度。

  2008-4-9  WwW.MkUxs.cOm 
上一章   巴人2006文集   下一章 ( → )
巴人2006文集小说无删减是巴人2006的最新小说,棉裤小说网提供巴人2006文集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更多精彩尽在棉裤小说网,棉裤小说网是广大完整无缺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