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裤小说网提供火与冰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
![]() |
|
棉裤小说网 > 现代文学 > 火与冰 作者:余杰 | 书号:12915 时间:2015/5/19 字数:13407 |
上一章 )3(读阅色黑 辑四第 下一章 ( → ) | |
皇帝的新⾐ ——关于“张承志现象”的思考 1995年的国中文坛,可谓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阵阵涛声之中,张承志的散文集《无援的思想》以其眩目的光芒成为文坛令人仰视的北极星。然而,这颗“星”存在的位置总让人觉得有些奇怪。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对张承志而言,却是:“我思故我应在。”张承志将思考作为进⼊某一位置的过程,他固执地把自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狠狠地拧在一个“应在”的位置上,即一个红卫兵领袖的中心位置上。但就思想本⾝而言,需要声援的,已然不是真正的思想。他越是摆出一副战士的姿态来,越是表现出对无物之阵的恐惧;越是一尘不染的超越 ![]() 一、从普罗米修斯到凯撒 在90年代一系列的文字中,张承志企图向世人凸现的,是一个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世界到了最为黑暗的夜半,于是张承志冒死从上帝那儿给我们带来了火,让苦苦众生都能享受光明。确实,自从走上文坛的第一天起,张承志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至刚至勇的英雄形象。《北方的河》中,那个浮士德式的年轻人,在北方的大河间“击揖中流、浪遏飞舟”无穷地追索不停地前行,成为80年代朝气与活力的象征。然而,从《黑骏马》到《检牧场》,从《心灵史》到《妩援的思想》,张承志逐渐经历了一个蚕蜕似的质变过程。 多诺阿尔曾断言:“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我则认为,在文化大⾰命后虔诚地讴歌“红卫兵”则更野蛮。张承志那双将一张张名片撕得粉碎的手在文⾰中是否打过人,我们已无从考证。这位“红卫兵”专利的拥有者,在《红卫兵时代》中这样写道:“我毕竟为红卫兵——说到底这是我创造的一个词汇,为红卫兵运动中的青舂的叛逆 ![]() ![]() ![]() “哪怕他们炮制一亿种文学,我也只相信这种文学的意味。这种文学并不叫什么纯文学或严肃文学或精美现代派,也不叫 ![]() ![]() ![]() ![]() ![]() ![]() ![]() ![]() ![]() ![]() 作为一种噤 ![]() ![]() ![]() ![]() ![]() ![]() ![]() 二、泛道德主义的纸牌坊 当下社会的失序状况,固然是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些负面影响只有通过更⾼程度的现代化而不是退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才能克服。这是知识分子对当下境况发言时,必须首先具备的一个认识⽔准。只有这样,他的思考才是建设 ![]() ![]() ![]() 泛道德主义是张承志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无法解释当前的社会状况,一切都与他热爱的60年代迥然不同。娼 ![]() ![]() 张承志对商人的态度与“无商不好”的传统认识一脉相承。他一边无限向往地讲述许由、巢⽗的故书,一边咬牙切齿地写道:“狂疯地嘲笑理想、如蛆腐⾁、⾼⾼举着印有无聇两个大字的奷商旗的、所谓海里的泥鳅蛤蟆们,是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个故事的。”o的确,相信这个教所的只有张承志。而张承志也不过口头上说说而已。不然的话,以他清洁而⾼贵的人格,何必屈尊到他最痛恨的奷商之国——⽇本去当打工仔呢?对于当下的国中来说,商业的兴起与商人阶层的出现,无疑是一种进步的标志。一个以“利”为联结纽带的社会,总比意识形态决定一切的社会进步。19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国美的主民》中指出:“在主民 家国,没有比商业更伟大、更光辉的行业了。它昅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成了群众向往的目标,使人们的最热烈 ![]() 叨年代以来,公众物质 ![]() ![]() ![]() ![]() ![]() ![]() ![]() ![]() ![]() ![]() 文学的商业化,张承志视之为“投降”于是提出“以笔为旗”的架式来。“⽩居易曾用‘老大嫁作商人妇’来感慨艺术生命的天劫,今⽇大概只是他艺术观念陈旧的暴露了。占据着这儿的已是视此地为商场的股民——他们进城就宣布过没钱没辙,毫不遮羞,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包括文学的一个进步。”与张承志的态度相反,托克维尔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敏锐地感觉到国美文学的商业化倾向,并持肯定的评介:“主民制度不仅使实业阶级染上了文学爱好,而且把商业精神引进了文学界…主民 家国的文学界,总有这样一批视文学为商业的作家,而且那里出现的某些大作家,其个人作用可以胜过几千名思想小贩”我认同于托克维尔的观念,既然社会正在急剧转型,作家也需要一个新的定位。所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看似崇⾼得不能再崇⾼了,但60年代的作家哪一个不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符码?所谓“社会的良心’,难道不是因为公众的良心都种在剥削阶级的 ![]() ![]() 道德本来就是一个不可盲目相信的名词,正如旷新年先生所说:“道德似乎是一个不祥之物。它总是在知识破产和秩序崩溃的年代君临天下,成为收买一切的‘硬通货’。——在谈及道德问题时,我们不可忘记,道德有一条标准线:正当的个人利益;道德有一个前提:主体的自由选择。不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剥夺人们的自由选择,乃是从 ![]() ![]() ![]() 泛道德主义是一座设计精巧的纸牌坊,我们理应为它的崩塌而 ![]() ![]() 对于有着超乎自⾝利益的批判能力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以真理在握、 ![]() ![]() ![]() “他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那些昔⽇枕着泛道德主义的温 ![]() 然而,这种哭声,我总觉得过于矫情。 三、死亡:魅力无穷的美学 加缨说过:“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死亡。”在存在主义者那里,死亡是判断人生价值的首要前提;在张承志那里,死亡则成为一种魅力无穷的美学。张承志作品美学上的穿透力,正是其打动青年生学心灵的秘密所在。 “⾎是红⾊的,而信仰是蓝⾊的,它们相侵相染后的颜⾊竟是——贫苦悲壮的⻩⾊…⾎流成河。⾎侵⼊我坚信曾是蓝⾊的山地以后,蓝世界变成了⻩土。”在讲述哲合忍耶教的历史时,张承志有意将美学魅力推展到极致:贫困苍凉的⻩土地经过他巧妙的置换,居然成了信仰的蓝⾊和鲜⾎的红⾊相浸相染的结果。我不知道 ![]() ![]() ![]() “18世纪的清军统帅确实不能理解:为什么起义的农民能够举着木 ![]() ![]() “在1984年冬⽇的西海固深处,我远远地离开了国中文人的团伙。他们在跳舞,我们在上坟。后来,刘宾雁发表了他的第四次作协大会⽇记,讲舞星张贤亮怎样提议为‘大会工作人员’举办舞会,而实际上真正和大会工作人员跳舞了的只有他刘宾雁——那时,我们在上坟;九省民回不顾危险冲⼊兰州,⽩布帽子铺天盖地。我挤在几万民回中间,不知言语,只是亢奋。那一天被府政強占的、穷人的救星的圣徒墓又回到了哲合忍耶派百姓手中。他是被清府政杀害的——声威雄壮的那次上坟,使我快乐地感受了一种強硬的反叛之美。”“张承志这段来被重视的文字,实际上已清晰地显示出80年代中期起知识分子的“反叛”已发生深刻的裂分。所有90年代的矛盾与冲突,都能从80年代浑浊的话语中找到线索。“跳舞”与“上坟”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姿态。两种迥然不同的反叛行为,都极具美学內涵。我不得不佩服张承志这一概括的准确与精妙,这或许是他的一种直觉。刘宾雁选择的,是一种世俗的、参与的、下降式的,迂回而又功能十⾜的反叛;张承志选择的,则是一种弃世的、拒斥的、飞升式的,直接而又美不胜收的反叛。刘宾雁的“跳舞”企图恢复被家国掠夺的共公空间,寻找一种个人主体 ![]() 在把死亡当作医生这一点上,张承志严然是一个“小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说过:“死是一切罪恶和错误、一切情 ![]() ![]() ![]() ![]() ![]() 走向死亡,也就意味着走向宗教。宗教为死亡美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国中历史上哪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不是打着宗教的旗帜呢?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杨秀清,装神弄鬼,颇类滑稽闹剧,背后却有极其深刻的人类集体无意识。法国历史学家吕尚在《法国大⾰命与⾰命心理》一书中谈到:“憎恶与恐怖导致暴动的发生,而持续的⾰命则需要宗教式的信仰来支撑。”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死亡,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戈塔尔博士何以会灭绝人 ![]() ![]() 令我松一口气的是,死亡美学仅仅是张承志的一种策略而已。他依旧是一个对生命极为 ![]() ![]() ![]() 上个世纪末,有一个孤独的读书人在面对呑噬着自己的黑暗而寂静的原始森林的时候,他的心情比张承志要沉痛得多。“世界变法之成功,必有人为之流⾎。国中变法尚无流⾎,流⾎请自嗣同站。”谭嗣同果然走向广菜市口。张承志是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谭嗣同呢? 我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说他是凯撒,他也不过是戏台上的凯撒而已。张承志所进行的,与其说是“圣战”不如说是师出无名的、表演 ![]() 愚人治理愚人国 ——点评《荣庆⽇记》 荣庆,字华卿,号实夫,正⻩旗人,生于咸丰九年(1859),卒于民国六年(1917),终年58岁。幼年家境贫寒,读书亦用功“历应芙蓉、潜溪书院课,亦间列前茅”光绪五年中举,年仅对岁。光绪十二年⼊翰林院,从此青云直上,做到山东学政。庚子突变后,荣庆辅佐奕囫处理善后节务,深得慈植欣赏。此后,历任军机大臣、学部大臣、协办大学士,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臣。荣庆亲自经历晚清的时代风暴,且地位显赫,放其⽇记有极⾼的史料价值,比读《清史稿》里的百十个人物传记有趣得多。 先看⽇记中关于甲午战争的记述。“闻大连城不守,朱军失利,东打⽇棘,毫无补救,奈何!”“闻旅顺不守,军士良死斗,伤哉!”“闻和约已用御宝,夷情险凶,大变离奇,主弱权分,将骄兵肆,_二三点义。实难挽回,蒿目伤心,坐以待毙,真无可说也。”忧愤之情时时可见,要是在古代,确实是个难得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忠臣。但时代变了、面临二千年罕见之变局,仅有忠心耿耿、忧心如焚,于#无补。”在朝廷对⽇宣战的当天,荣庆对“大张天讨”十分奋兴“早抄谕旨半开,午读拥纪挑读倭患及援朝两议。”读至此,我有点哭笑不得,作为拥有封建时代最⾼学历的翰林,聪明也就只能到这样的程度——从明代抗倭的历史中找良策。荣庆不是昏馈、懒惰之八,为朝廷大牧也算得上尽心尽责,但他居然对际国国內大爷一无所知,他以为今⽇之⽇本与明朝时的⽇本一模一样,哪知道对方已经历了明治维新,武装到了牙齿。他却坚持刻舟求剑,真令人啼笑皆非。荣庆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见识不过尔尔,国中焉能不败? 失败之后,荣庆仍未思索失败的原因。一开始,他在⾩成门散步“近临河甸,绿树葱定,南苇弥漫,令人动出世之想。”这是国中文人的老⽑病,一遇挫折,马上成为缩头乌⻳,以陶渊明式的人物自居,推卸职责,保全清誉,严然为终南隐者也。一个月后,却升任內阁侍读学士,乃又有一番感想:“十载清班,愧无报称,得迁西秩,稍与清闲,从此养气读书,藉蔵愚拙,亦中心之至愿也。”又是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笔端掩盖不住満腔的悦愉。他是聪明人,知道官职的大小与个 ![]() 艾森斯塔德在《帝国的政治体制》这部杰作中指出,国中的意识形态往往假定适当的管理行为和取向几乎自动地解决了所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又被想当然地认为将会有助于适当的文化秩序永存不朽。荣庆正是这样的意识形态培养出来的废物。他遍览经书,既能给皇帝宣讲经义,又能用经典来教导请生,但是不仅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又缺乏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在他地位最⾼的时期,也就是1900——1911年,恰是清朝苟延残 ![]() ![]() ![]() ![]() ![]() 艾森斯塔德认为:“国中官吏的声望来自试考获得的学衔与对文士共享的儒教理想的忠诚。”他进一步论述道:“统治者主要对通过各种礼仪和教育活动维持这些阶层的忠诚感趣兴。主要的強调是依据基本的文化箴言和伦理戒律维系文化行为和文化组织本⾝。”荣庆正是典型中的典型。他的科举出⾝、金榜题名以及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教育文化部门任职自然不必说了。更为显赫的是,光绪、慈清相继去世后,他充随⼊地宮大臣,恭点神牌,晋太子少保。能为皇帝、皇太后点主,⾜已证明他是负有清望的重臣。 荣庆的清望绝非浪得。慈格奖励他“办事认真”任仓场侍郞时,杜绝弊端,将按惯例可纳⼊私囊的公款奖励幕僚和差役“既不违众矫廉,亦不尽私⼊已。”任军机大臣时,受贿者如过江之鲫,他总是“壁其资,拒其请”他说:“某所以贿我者甚至,坚不为动;某公以纯臣笑我,自问何敢,但书迂耳。”若是国学大师们谈到这样的文字,一定会 ![]() 然而,在体制大转型的时刻,道德⽔准的⾼低无补于中。我感趣兴的是荣庆与袁世凯的 ![]() ![]() ![]() ![]() ![]() ![]() 19ll年,辛亥⾰命爆发。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荣庆对“袁督鄂”极为赞成。清廷被迫下罪已诏、开 ![]() 旧记最后提及袁世凯乃是袁之北洋军在前线大捷。“阅昨⽇报,项城授侯爵。”紧接着袁世凯在民国与清廷之间玩弄权术,以手中之重兵为筹码夺取总统之位。袁指使部下在京城哗变, ![]() ![]() ![]() ![]() 在国中,官僚与文人是合一的,正如艾森斯塔德所说“国中的官僚一般被看作是更广泛的文立群体的一部分。”艾氏认为,作为精英群体,文上的存在取决于统一帝国理想的保持;其活动与官僚及行政机构密切相关。在荣庆的⽇记中,我看到了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是上衙门,办公开,应酬师友同僚;另一方面是逛琉璃厂买书,收集字画文物,以风雅自许。这并不意味着文化趣情捍卫了他的人格立独,相反,知识并没有被国中古代知识阶层作为维护自⾝立独⾝份的资源。归 ![]() 公允地说,荣庆在晚清的官僚中虽然辞不上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一流人物,也还是能归⼊二流人物的行列。比起残暴昏庸的端方、赵尔丰、奕囫、铁良诸人来,亦要⾼明许多。他虽然不是维新改良派,亦不是保守派。他读帼闻报》,与严复 ![]() 荣庆办的实本,乃是办学,他长期管理京师大学堂,虽成效不著,然出力甚多。1908年,学部奏,次年开办分科大学,计经学、法政、文学、医、格致、农、工、商八科,开办费200万两。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北师大前⾝)。在京设立女子师范学堂,暂招简易科两班。在这些方面,荣庆确实有其贡献之处。 纵观荣庆⽇记,如读《镜花缘》,老实官僚的老实笔墨,更增添了反讽的效果。船快沉了,他在船上不知怎么办才好——有人在给船打洞,让船快点沉;有人在给船补洞,让船继续开走;有人去抢舵,想左右船的方向;有人去抛描,想使船停在原地;有人升起帆来,企图借助东风;有人把船上的物品扔掉,企图减轻重量;有人放下救生筏,要偷偷地溜走…可怜的荣庆,官至极品,位极人臣,像鱼游于佛鼎之中,燕居于覆巢之內,手脚无措——因为圣贤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办。 愚人治理愚人国,这七字⾜以概括国中古代的一切。 wWW.mKuXs.cOm |
上一章 火与冰 下一章 ( → ) |
火与冰小说无删减是余杰的最新小说,棉裤小说网提供火与冰小说无删减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更多精彩尽在棉裤小说网,棉裤小说网是广大完整无缺小说阅读者喜欢的小说阅读网 |